
在生活規劃中,很多人都會想:
「我是不是應該把保險當成一種投資?」
「買保單的同時,能不能順便幫自己理財?」
這樣的想法很常見,但其實 保障 和 理財 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,如果混在一起,反而可能失去原本的效果。
為什麼不是買越多越為什麼要分清楚?
保障的本質:轉移風險
保險的核心功能是「當風險發生時,能有人幫你分擔經濟壓力」。
就像安全網一樣,當意外或疾病發生,你不會一夕之間失去所有生活保障。
理財的本質:累積資產
理財則是「在沒有風險事件發生時,幫助你累積財富,讓生活品質更提升」。
它是往前走、往上加分的工具,不是用來填補突發風險的缺口。

在規劃時,可以把「保障」和「理財」分成兩個不同的盤子:
|
面向 1657_0bf465-81> |
保障 1657_cfda44-96> |
理財 1657_f7b5bf-2e> |
|---|---|---|
|
目的 1657_c45eeb-61> |
防禦風險 1657_b6dba9-43> |
累積資產 1657_57f1e3-11> |
|
時間性 1657_1aa761-38> |
立即需要 1657_edbebf-08> |
期累積 1657_ee9af3-a1> |
💡 核心問題
如果發生意外,我能否應付?
我想讓錢未來長大多少?
只要清楚分工,兩者才能互補而不是互相干擾。
結語
保障是基礎,理財是進階。
先有安全網,再去追求更高的財務目標,生活才能更安心也更有選擇權。

想釐清自己目前的「保障」和「理財」是否平衡嗎?
可以先從檢視風險開始,逐步再規劃理財,兩者各司其職,才是真正穩健的財務規劃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