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障與理財,應分清楚,別混在一起

在生活規劃中,很多人都會想:
「我是不是應該把保險當成一種投資?」
「買保單的同時,能不能順便幫自己理財?」
 
這樣的想法很常見,但其實 保障理財 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,如果混在一起,反而可能失去原本的效果。

為什麼不是買越多越為什麼要分清楚?

保障的本質:轉移風險
保險的核心功能是「當風險發生時,能有人幫你分擔經濟壓力」。
就像安全網一樣,當意外或疾病發生,你不會一夕之間失去所有生活保障。
理財的本質:累積資產
理財則是「在沒有風險事件發生時,幫助你累積財富,讓生活品質更提升」。
它是往前走、往上加分的工具,不是用來填補突發風險的缺口。


混在一起會怎樣?

與其追求「多」,更重要的是「適合」。
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:

  • 如果把保險當成主要的理財方式,可能忽略了真正需要的保障,結果在意外或疾病發生時,發現缺口還在。
  • 如果只顧著理財卻完全沒有風險保障,可能一場突如其來的開銷,就會讓多年努力的成果瞬間清零。

在規劃時,可以把「保障」和「理財」分成兩個不同的盤子:

面向

保障

理財

防禦風險

累積資產

立即需要

期累積

💡 核心問題
如果發生意外,我能否應付?
我想讓錢未來長大多少?
只要清楚分工,兩者才能互補而不是互相干擾。

結語

保障是基礎,理財是進階。
先有安全網,再去追求更高的財務目標,生活才能更安心也更有選擇權。

想釐清自己目前的「保障」和「理財」是否平衡嗎?
可以先從檢視風險開始,逐步再規劃理財,兩者各司其職,才是真正穩健的財務規劃。

常見 Q&A

有需要。投資是讓資產增長,但當突發狀況發生(像是重大疾病或意外),投資帳戶可能還來不及變現。保險能提供「即時現金」,讓你不需要變賣資產。

可以,但重點是「主次分明」。
先確定保障足夠,再評估理財型保單是否符合你的財務目標與風險承受度。

建議先有保障再理財。
沒有安全網,任何理財成果都有可能因一場意外歸零。

至少一年一次。人生階段、收入、家庭結構都會改變,定期檢視才能確保方向不偏。


保險是防守,理財是進攻

兩者各司其職,才能讓你的財務更穩健。
別再混為一談,今天就開始做區分吧!

歡迎找我聊聊

想釐清自己的保障與人生安排嗎?不確定從哪一步開始也沒關係。
歡迎找我聊聊,我是怡陵,陪你慢慢釐清,一貼一貼貼出屬於你的安心。

分享你的喜愛
保險便利貼
保險便利貼

保險不難懂,一貼一帖,怡陵陪你懂
用簡單的語言、一張張小貼紙,陪你一步步搞懂保險、看懂風險,找到真正適合你的保障組合。
不論你是第一次接觸保險、想幫家人做保障規劃,或是搞不懂自己保單內容,我都在這裡。

文章: 2

電子報更新

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